
2025年7月22日至23日,由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中欧尼气候韧性与技术合作交流"项目系列活动在重庆成功举行。

活动邀请来自中国、尼泊尔和欧洲的社会组织代表,围绕气候韧性建设、适宜技术推广、青年参与与绿色创业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 经验分享:聚焦合作需求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5年7月22日上午
地点: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会议室
参会规模:
线下:8家机构10位代表
线上:3位机构代表
📋 参会机构名单
中国机构:
-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方)
- 重庆亚美欧文化交流发展中心
- 重庆国际经贸文化促进会
- 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
-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线上参与)
- 空气侠(西安空气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线上参与)
尼泊尔机构:
- PEEDA 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发展协会(People, Energy &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SEN小地球尼泊尔(The Small Earth Nepal)
- KIRDARC 卡纳利农村发展与研究中心(Karnali Integrated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re)
- 尼中协会NCA(Nepal-China Academy)(线上参与)
欧洲机构:
- 亚洲之家基金会(Asiahouse Foundation)
特别参会者:
三位在渝工作学习的尼泊尔博士——Mohan Giri(重庆医科大学)、Laxman Bharati(重庆医科大学)和 Nirajan Khatri(重庆大学)出席活动,并在自由讨论环节提出深化中尼青年交流的建议。

💡 学会重点分享三项探索实践经验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代表在会上分享三项实践探索:
一是适宜技术筛选与场景建设:
- 基于专家咨询和本地实践,梳理出30项适合南亚国家的绿色适宜技术并编制成册结合
- 重庆城乡场景,遴选50余个具有展示和复制价值的应用点
- 为中外技术合作搭建试验平台
二是青年创业机制与绿色金融结合:
-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和在华留学生项目孵化机制
- 支持近500位留学生开展绿色创业实践
- 推广共享电池模式,探索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三是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储备:
- 筹备建立面向东南亚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机制
- 涵盖绿色技能培训、适宜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
- 为技术转移与青年就业做好准备

🗣️ 尼方代表合作诉求
来自三家尼泊尔机构的代表指出:
- 尼泊尔农村地区存在电力覆盖率低、绿色能源获取难问题
- 青年发展机会匮乏
- 亟需经济可行、便于维护的适宜技术
- 希望借助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尼泊尔青年参与绿色创业与社区可持续发展

企业参访:深化技术理解
📅 2025年7月23日
重庆熵知数源科技有限公司
参访内容:光伏屋顶解决方案、能源数字化管理、边远地区能效提升技术

重庆市无人机产业协会
参访内容:低空经济应用、农业与环境应用场景、喜马拉雅山区无人机环境监测合作

重庆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
参访内容:小水电自动化系统、多能互补技术、智慧节水应用案例

参访成果:增强尼泊尔代表对中国绿色技术的直观了解,为后续合作场景落地与联合试点奠定基础。

气候韧性:搭建可持续合作平台
中外机构代表达成共识:气候韧性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共同推动。可以有效增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的举措有:
- 绿色适宜技术转移
- 青年创业支持
- 职业教育协作
未来,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携手中欧南亚各方,共同探索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国际合作机制,助力区域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活动照片
